创业的热潮好像一直集中在高新科技业、金融业这类高成长、高利润的范围,而IT业更是引领了一个年代的进步。
但在城市化的浪潮中,在金融海啸之下,有人却反其道而行,从IT回归最原始的农业,从写字楼到玉米地,开创是我们的一片新天地。
周玉堂正是其中一个代表。
他出身农家,大学毕业后和绝大部分人一样,在写字楼里当个菜鸟领,从事IT行业。
其间他也做过不少职业,包含教师、工程师、销售经理等,游走于北京和广州两个大城市,但几乎整个城市职业生涯,都是和IT挂钩的。
对于日复1日在繁华大城市里的创业人士,在他看来就是过江之鲫,随手一抓一大把,发迹者寥寥。
原始积累 10年IT路 郁郁葱葱的IT巨头,仿佛森林大树,而小公司好像只不过小草,周玉堂觉得IT小公司非常难再有成长的空间。
2007年,在从事了10年IT业后,生活的转折点来到了周玉堂跟前。
周玉堂所在的公司成功上市,作为企业的开创者之一,他兑现了所持有些原始股份,并且重新签署了就业协议,变成给公司打工。
然而这件事对他而言,意味着拿到了一笔10年IT职业的买断款。
事实上,我缺钱已经好多年。
拿到这类钱,想要达成的东西,实在太多太多。
第一需要解决的,当然是房屋。
其时,北京房价在奥运定义之下疯涨。
周玉堂开始到处看房,并意识到,无论他赚钱多少,房屋涨价的速度,总比赚钱的速度要快得多,所谓积攒10年,不如房价涨价1年。
于是他第三想到了创业。
然而,他发现,创业的道路步履蹒跚。
我熟知的IT行业高度饱和,角逐空前激烈。
以前我在华为公司做过项目外包,当时就意识到IT行业,赢家通吃,小的IT公司只能靠关系做点倒买倒卖的事。
他还举了个例子:以王志东如此的业界精英,离开了新浪,重起炉灶,路子都走得曲折异常。
郁郁葱葱的IT巨头,仿佛森林大树,而小公司好像只不过小草,周玉堂觉得IT小公司非常难再有成长的空间。
在20072008年的时候,周玉堂暂时找不到适合的项目来做,于是把钱投入了股市。
在这一轮大神市中,他收成颇丰并有幸全身而退。
股市的收成让他有了更多的原始资金。
回到农村 租下300亩土地 他开始研究种植什么作物,到种植环境、营运管理、投资机械建设一系列的事情慢慢从头探索 虽然周玉堂一家在城市里的生活还算最好,但用他一个人的话来讲就是一眼就可以看穿这辈子的日子,买车买房,把儿子养大,慢慢还清贷款,然后筹备退休养老。
城市的生活精彩纷呈,但也充满了陷阱,充满了重压。
孩子教育是周玉堂的另外一块心病。
因为户口问题,与赞助费不够,不能已让孩子上了一个民营的小学,教学水平一直让他担忧。
看着孩子一每天长大,他的担心越发沉重。
不如归去的声音开始在周玉堂耳边回荡,他决定回到农村。
随之而来的是另一种忧虑,对于惯居于城市多年的家庭来讲,农村生活太不便捷了。
经过一番冥思苦想,周玉堂终于找到了一个完全之策横跨两个世界。
他把家安在桂林、柳州,然后在农村做实业。
并非由于热爱农业,我才做农业,做农业是盘算千条路后的选择。
事实上,经营一段时间将来,我才开始真的地热爱这个事业。
他后来坦承。
于是,2008年周玉堂在老家柳州下面的农村租了300亩土地,开始了他的农业创业的道路。
虽然在IT范围干得很好,但初闯农业,所有对于周玉堂来讲完全陌生。
他开始研究种植什么作物,到种植环境、营运管理、投资机械建设一系列的事情慢慢从头探索。